宣講報告會著重突出“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宣講團先進典型中有村支部書記,也有社區“當家人”,還有派駐的“第一書記”,這些群眾“身邊人”通過“身邊事”向基層幹部、黨員詮釋群眾路線的真實含義。
  本報訊(記者 邵明紅 通訊員 王新勇 劉學謙)“多虧黨的政策好,把咱農民安排得好……”5月22日上午,長清區歸德鎮會議室里響起歌聲。這不是在舉行演唱比賽,而是崮雲湖街道小梁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本珍在作黨的群眾路線先進典型報告時,講著講著唱了起來。自5月9日起,長清區從全區範圍內選取10位典型組成黨的群眾路線宣講團,赴10個街鎮作宣講報告,給全區近4000名街鎮機關幹部、駐村“第一書記”、623個基層黨組織幹部上了一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課。
  宣講報告會著重突出“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借鑒市裡的先進經驗,採取“區里供菜、街鎮點餐”模式:每個街鎮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從10個宣講團成員中選取3-4個先進典型到本街鎮作報告。
  在宣講報告會上,文昌街道陳莊村黨支部書記莊雲海講述了自己用鐵的制度、鐵的紀律、鐵的手腕,將渙散混亂的村兩委班子打造成堅定團結的基層組織堡壘,將一個村風不正、村貌落後、治安不穩的“三亂村”建成遠近聞名的“文明村”的工作經驗。而在報告會下,不少基層幹部、群眾都知道,莊雲海身患絕症,卻保持清正廉潔,為百姓辦事從不知疲倦,是一位真正的“鐵漢”書記。和莊雲海相比,駐萬德鎮石家屋村“第一書記”裴東林則證明瞭“外來的和尚也會念經”。自從被黨組織確定為駐石家屋村“第一書記”的那天起,裴東林便扎身於這個小山村。為解決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他帶領群眾修建了一條長5.4公里、寬5米的水泥旅游生產路。修路時,他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兩個月沒回家。路修好後,他的臉整整瘦了一圈,走進家門時,妻子竟然沒認出他。馬山鎮雙泉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慶柱的“能量”體現在他提出“人均半畝藥、增收1000元”的口號,他率先在全鎮進行中藥材試種,
  使雙泉莊村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村,該村從人均純收入不足300元的小山村,變成如今人均純收入超過1.1萬元的富裕村。
  在宣講報告會上,每位宣講團成員都通過自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步步帶領群眾致富、用情用心用力為群眾服務的動人故事“現身說法”,教育基層黨員、幹部踐行群眾路線。聽完宣講報告會後,崮雲湖街道鳳凰村村主任麻立茂深有感觸:“先進典型可親可敬,先進事跡可學可用,他們用實際行動教育我們怎樣更好地服務群眾。”為擴大先進典型的宣傳範圍,該區還在區電視臺、《新長清》開闢專欄,集中展播先進典型,使全區3萬多名黨員都能聆聽先進典型事跡,讓先進典型成為促進幹部作風轉變、踐行群眾路線的強大動力。  (原標題:長清:用“身邊事”宣講群眾路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q26gqis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